物流仓储是利用自建或租赁库房、场地,储存、保管、 装卸搬运、配送货物的行为。过去,人们对仓储的理解仅局限在物资储备的角度,认为仓储就是单纯的仓库管理,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仓储已然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本质上不是生产、 不是交易,而是为生产与交易服务的一项物流活动,在连接、 中转、存放、保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效合理的仓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近几年,随着物流业的迅猛成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仓储在物资供应物流中的重要性,着力提升仓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物资供应物流向前发展。
石油石化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
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物流仓储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执行、正常开展的保障。中国石化认真学习国际大公司仓储管理的优秀做法,及时总结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制订发布了《中国石化物资储备和库存管理规定》,对库存控制、 积压物资和工程余料管理、改代利用和调度调剂等储备管理全流程及各部门的有关职责,全面系统地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下属各企业也按照要求,分别修订发布了物资储备管理实施细则,相应制订、修改了配套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积压物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都为中国石化推进仓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石油为提高物资仓储管理水平, 制定出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资仓储管理办法》,要求遵循“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集中储备,区域运作; 信息共享,科学管理;加快周转,有效调剂”的管理原则,对集团公司以及所属企业相关部门的职责、仓储规划与设施设备、仓储作业、集中储备与定额、 积压物资调剂处理等方面都做了划分与规定。近期又发布实施了《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等级规范》企业标准,以求通过仓储管理与标准对照来确定下属各企业整体仓储管理的层次与等级。
——库存结构得到优化
对于石油石化企业来说,库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库存过多,容易导致积压,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库存不够, 又难以保证供应,不利于生产的顺利运行。对此,石油石化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来合理控制库存,优化库存结构,包括利用ERP进行平衡利库、推行代储代销、鼓励改代利用库存积压物资、开展积压物资调度调剂、强化物资报废和工程余料管控与处置等,取得了有效成果。
2011年, 中国石化生产规模较2006年增加了一倍多,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了近70%,而库存总规模却在2006年的基础上下降了近9亿元,库存积压物资减少了15亿元,库存周转由2001年的10.1次提高到2011年的17.6次。中国石油下属各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不同程度地优化了库存结构,以吐哈油田为例,该公司物资供应处专门成立了库存优化专项提升领导小组,准确查找物资库存积压的突出问题,研究下发 “物资供应处库存管理专项提升方案”, 与此同时,还在仓库设置专人“拉警报”, 提醒供应部门注意库存动态,切实做好平库工作,截止到2013年12月,吐哈油田有效控制了库存规模,实际库存较2012年同期降低28%。
——集中储备稳步推进
所谓集中储备,顾名思义就是将物资集中到一处储存,它体现了储备管理思想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其所具备的“蓄水池”作用对于提高储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打破各企业库存自成一体、资源割裂、信息不共享、重复储备等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石油石化企业高度重视集中储备工作,在执行与完善过程中促其稳步推进。
中国石化从2004年起,先后建立了芜湖港煤炭物流基地、秦皇岛煤炭物流基地、南京港化工原料煤炭物流基地,配送范围覆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广州石化等15个沿江沿海企业;2008年9月在南京建立了阀门供应储备中心,对南京地区生产建设所需阀门进行集中采购、统一储备;2011年7月又启动了南京港动力煤集中储备项目。中国石化经过多年努力, 使集中储备在总部、区域及企业层面得以稳步推进,大大提升了企业仓储管理水平。
2008年,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部牵头组织成立了专项小组,对集团公司集中储备工作进行专项调研;2011年7月, 正式启动了东北地区一般无缝钢管和中厚钢板集中储备试点工作,有效保证了东北地区相关企业对于一般无缝钢管和中厚钢板的零星需求和追加计划的供应任务; 2012年8月,中国石油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储备业务功能正式启用,同月还启动了中国石油储气库压缩机组备件集中储备工作。
尽管物流仓储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储备分散、 资源配置效率低、企业重复储备、各企业间库存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库存积压物资难以有效盘活、流动资金大量被占用等问题仍然是制约石油石化企业仓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石油石化企业仍应进一步加强物资仓储管理,狠抓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大力推进积压物资改代利用和调度调剂,加强责任考核及标准化建设, 构建科学合理的集中储备体系。
物流仓储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化,物流仓储管理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逐步向着仓储标准化、仓储信息化、仓储集中化等方向发展。
——集中储备范围不断扩大
在推行集中储备的过程中,石油石化企业已充分体会到它所带来的效益。上文中也提到过,构建集中储备体系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间重复储备,而且还能提高物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集团化采购在资源获取、保供降本方面的功效。今后的发展中,集中储备仍将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仓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集中储备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物资品种参与到集中储备中来,使集中储备体系更为完善。
——标准化将成为“ 热门词”
仓储标准化是指采用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或社会普遍实行的习惯来进行仓储管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化、需求标准化、包装标准化、计量标准化、条形码标准化、作业工具标注化、仓储信息标准化等技术标准化,以及单证报表、 仓单等标准化。它不仅能实现仓储环节与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提高作业效率, 同时也是深化集中储备的前提,推进物流仓储管理向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设备材料若不标准,集中储备便难以实现, 库存规模也降不下来,仓储管理更是无法得到优化提升。所以,在集中储备大行其道的态势下,标准化也将成为企业仓储管理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仓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仓储必须依托现代技术来实现优化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仓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通过各种高新技术来提升仓储运作效率、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仓储自动化水平主要通过库房建设和改造、购置新型货架、装卸搬运械具(如托盘、叉车、升降机)等新型物流设备来提升。仓储信息化建设则主要包括应用计算机和相关信息输入/输出设备, 对货物进行识别、理货、入库、存放、 出库等管理,进行账目处理、结算处理, 提供适时的信息查询,进行货位管理、 存量控制,制作各种单证和报表等;在仓库、使用单位、实施单位等相关各方之间搭建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
——“零库存”是大势所趋
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是指某种或某些种物资的仓库储存数量很低,甚至为零。实现零库存,可以减少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仓库建设、 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以及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和库存物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可以说, 它是仓储管理中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发展下,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 代储代销这一采购方式也将在石油石化企业普及推广,促进企业零库存的实现。
结语
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柱,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中心、调度中心、 增值服务中心以及现代物流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应用中心。搞好仓储活动是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 企业物资供应物流将对仓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石油石化企业应加大对仓库的软、硬件投入,加强物流信息管理, 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提升企业仓储管理水平,构建简捷、 高效、透明的企业物资供应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