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它将物流和资金流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业务。国内对物流金融的概念尚未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 最初物流金融和金融物流, 由于金融物流定义不明确, 现在基本上都采用物流金融来讲。从银行信贷的角度来看, 物流金融指在物流企业或物流产品在银行达到一定的授信要求后, 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 把物流企业的物流和银行的资金流相结合, 这样企业便可获得银行的融资、结算等多项金融服务。而相对于物流企业来讲, 物流金融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融资和资金结算、物流保险和风险控制, 促进物流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快速有效的流通。从广义上, 物流金融是与物流有关的金融活动, 主要指物流运营过程中, 物流企业、银行等各个经济主体通过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 保证供应链顺畅, 并使银行和物流企业以及融资企业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共享。从狭义上看, 物流金融主要指融资, 即物流企业以自身掌握的动产资源为质押物与银行合作为缺乏固定资产质押的融资企业提供抵押, 促成后者的融资。
鉴于我们在本文中的研究对象, 我们把物流金融定义为:在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 利用物流企业掌握的物流信息和银行的资金流相结合, 有效地在物流业内实现资金的有效优化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了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存贷款、信托、质押、抵押、保险等各项金融服务, 其中物流融资是核心内容。由此可见, 物流金融是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三方协同合作, 突破了传统质押融资和抵押融资的限制, 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更有利于物流业的发展和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仓储业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 但是并未形成有效的规模, 规模小, 利润低是仓储物流业所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 对此必须对服务项目进行拓展创新, 寻找利润增长点。物流金融并为其提供了契机, 物流金融的加入, 通过各合作企业的信息互补, 仓储物流企业可以很轻松地在供应链上处于主导地位, 并强有力地为维护客户提供了保障, 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1 仓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模式
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的不同, 仓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模式主要分两种, 一种为资产流通模式, 一种为资本流通模式[1]。前者顾名思义, 是指以资产的形式为主, 具体的指大型仓储物流企业雄厚财力, 为他们的客户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而资本流通模式指通过物流金融的中间服务企业利用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良好信用, 为仓储物流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和结算等金融服务时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 有利于仓储物流企业的快速融资和高效率运转。
资产流通模式主要表现为替代采购, 即仓储物流企业直接向商品供应商采购, 不需借款企业采购, 这之间并有过替代关系, 采购的商品所有权属于仓储物流企业, 借款企业需要支付一定资金才能获得商品, 这期间仓储物流企业可以获取货物管理费用、仓储费以及利息等收益。具体流程为, 在仓储物流企业接到物流业务时, 首先待垫付部分货款, 在货物被提走时获得全部货款, 并交付全部货款于发货人。在仓储物流企业将全部交于发货人之前, 有一个时间差, 此时大量资金在仓储物流企业这个资金中转站中, 并且无需支付利息, 此时为了更为充分利用资金, 仓储物流企业便可在这一段沉淀期内运用该资金从事信贷工作, 维护自身企业的客户。再者, 银行在介入物流业内是离不开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的, 物流企业可以实时动态地掌控这商品的流动变化情况, 并且拥有仓储库, 是融资安全的一道重要保障。
资本流通模式是指物流金融服务的中间商代替中小型企业向供应商采购货品, 并且商品所有权归中间商。采购的货品存于仓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 然后按照资金到位情况逐步发送货物。仓储物流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承担着货物的储存、运输。目前基本以融通仓为主, 这个和融通仓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很大关系, 融通仓对这模式中的三个企业均有利, 首先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质物抵押保障, 其次通过仓储物流企业有效地解决了质物的价值评测, 最后中小企业既获得了资金, 同时也获得了优良的物流服务。仓储物流企业借助自身仓储设备和配送服务的得天独到的优势承担着货物存放、管理和发放的责任, 并获取经济利益, 和金融机构也是合作共赢。融通仓又分为仓单质押和保兑仓[2]。仓单质押是物流企业为了控制供应链, 保证商品的运输质量规避金融服务风险的融资服务。它要求货物存放在仓储物流企业的仓库内, 然后凭借仓储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储凭证想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服务, 金融机构按照货物价值来提供一定的信贷额, 之后仓储物流企业承担着货物存放管理和监督工作。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区别在于票和货的关系, 如上所述可知, 仓单质押是先有了货然后才有了票方可进行贷款, 而保兑仓是先有票, 然后才有货。开票的主体也不同, 仓单质押开票的主体是仓储物流企业, 保兑仓的开票主体基本都是银行。
2 物流金融视角下仓储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由于物流金融不同于一般银行信贷业务, 仓储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不仅仅银行承担着风险, 仓储物流企业也同样承担着各种风险。在仓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 必然会引起资金在各经济主体间流动, 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管理监督和信息安全, 并由此产生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内部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操作风险[3]。
信用风险是仓储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风险, 也就是仓储物流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客户的信用状况恶化时给物流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于物流金融是一项新兴金融服务项目, 而且在我国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更缺乏相关的对违约违信行为的严惩的法律保障, 这使得仓储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缺乏社会信用保障, 失信行为在物业金融服务中经常性发生。虽然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 仓储物流企业可以获得一定货物作为抵押, 但是面对连银行也难以为完备应对的融资企业资信风险, 抵押物品并不足以规避所有的信用风险。一些借款企业在获取融资服务后便逃单, 进而为仓储物流企业造成损失。另外, 一些融资企业获得贷款后, 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无法按期还款, 用于抵押的货物变现后无法弥补尚未偿清的银行欠款时, 仓储物流企业也要承担连带责任[4]。
市场风险指融资企业在仓储物流企业仓库中用于质押的货物的保值能力的波动给仓储物流企业所造成的损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 相对来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深入, 我国的经济环境尚未十分稳定, 物价水平波动大, 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国际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放缓甚至停滞, 经济环境的不良状况都会给仓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造成困难, 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载着风险。
法律风险, 物流金融顺势而发, 为物流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都带来便利和效益时, 也由于其实新兴业务, 国家还没出台相关的专门针对物流金融业的法律。由此, 在仓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 所能依据的都是其他相接近的法律, 如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等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 但所援引的法律条文, 其在物流金融项目中的法律效应并不十分明确可靠, 这将使仓储物流企业面临着法律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是指仓储物流企业的自身组织机构设置、相关人员安排以及内部管理和监督体制的设立、库存预警、仓库安全控制、防潮防盗设置、人员结构安排和设备设施的水平等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出现的不合理或缺失的情况下给仓储物流企业造成的损失。如管理监督不到位, 执行方式不当, 都有可能给仓储物流企业带来风险。此外还包括员工的专业素养, 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把握能力以及相应岗位上员工对物流金融的熟悉熟练程度。
监管风险, 在整个物流金融业务中, 仓储物流企业承担着对融资企业抵押货物的监管责任, 主要体现在抵押物的安全和保值上。对抵押物的监管风险主要是由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准、抵押物的管理和员工的专业素质所引起的。因此可以看到, 监管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整个物流金融业务中, 仓储物流企业必须保证抵押物的安全, 并对因此而引起的损失承担责任。所以仓库的设施设备的完好, 防火防潮防盗工作到位, 抵押物出入库流程规范, 员工的勤勉职守, 操作规范, 仓单的检验核对准确对仓储物流企业管控监管风险十分重要。员工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但是员工的道德水平也非常关键。诚信有责任感的员工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行为而导致风险的发生和企业的损失的频率便会大大降低。在仓储物流企业对抵押物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员工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及预防措施的到位将很大地影响着仓储物流企业的监管风险的大小。
其他风险。仓储物流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接受自身没有仓储经验或者不好仓储的抵押物, 这有可能造成仓储物流企业在对货物进行价值评估时出现差错或者抵押物的仓储不当导致变质而损失。仓储物流企业由于开展物流金融, 渗入到整个供应链当中, 与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发生业务关系, 并需要在整个供应链上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这扩大了仓储物流企业的经营范围, 扩大了经营的风险。

图1 垫付货款模式业务流程 下载原图
其中:1转移货权凭证;2垫付贷款;3提货单;4付清货款;5发出放货提示;6提供货物信息;7交货;8交货。
3 对策
合理规避信用风险。仓储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时要全面调查出质人的信用状况, 在业内的名誉, 在主要领导人是否存在这信誉和道德上的瑕疵, 然后审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对中小企业一定要要求其提供自身的资质证件和相关的材料, 然后非现场查看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实地考察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 全面评估贷款企业的获利能力和信用情况。在与贷款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要定期保持联系, 实地走访, 做好业务开展后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及时获取合作企业的经营情况, 一旦发生异常情形, 仓储物流企业要立即采取措施将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质押物的合法性检验, 物流企业可以要求融资企业提供货物的合同、发票和货运单, 保证货物的合法性, 规避由于货物的合法性问题所带来的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员工的岗位设置要合理, 做到岗位职责明确, 权力分配得当, 人员之间配合衔接良好, 监督部门到位, 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 可以针对具体的要求, 机动性地有的放矢地对人员进行优化再分配, 这样便可以避免岗位设置混乱、内部监管不力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员工的培训工作, 培训既包括了专业素质的培训, 也要包含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加强仓储安全管理。仓储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仓储保管承担着责任, 仓储安全管理不到位会导致质押物的变质, 进而使仓储物流企业蒙受损失, 由此仓储物流企业要加强仓储安全设施的建设, 做好防火防潮防盗工作, 避免由于设施设备的缺陷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对质押物的安全有很大影响。质押物的出入库管理必须严格把关。在入库时, 要仔细核对货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验收合格后并经过保管人签字后方能入库, 为存货人开具仓单。出库时, 需验证仓单的真实性, 同时加强和银行的联系, 得到银行的确认后放货出库。在货物出入库的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流程,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