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仓储管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设计及建立整套的仓储管理流程, 提高仓储周转率, 减少运营资金的占用, 使冻结的资产变成现金, 减少由于仓储淘汰所造成的成本, 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目前, 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仓储管理。但是条码的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等特点, 和人工书写单据的繁琐性, 容易造成人为损失, 使得现在国内的仓储管理始终存在着缺陷。
随着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这一最新科技产品的投入应用,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射频识别 (RFID) 技术, 根据仓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可以将电子标签封成卡状, 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或托盘上, 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时在货物进出仓库时可写入送达方的详细资料, 在仓库进出入口设置固定式或手提式卡片阅读机, 以辨识、侦测货物流通。
1 RFID技术背景
RFID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当初被用于无法使用条形码跟踪技术的特殊工业场合, 许多行业和公司利用它来定位、确认及跟踪库存产品或其他目标。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环境, RFID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 但从其工作原理来看, 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三部分组成。 (1) 信号发射机:在RFID系统中, 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 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典型的形式是标签。标签相当于条形码技术中的条形码符号, 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 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 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 (2) 信号接收机:RFID系统中, 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阅读器的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 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 (3) 发射接收天线: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RFID技术用于需要跟踪众多货物资源、而人手又有限的仓库管理中是非常现实的。
RFID是一种标签形式, 将特殊的信息编码进电子标签, 标签被粘贴在需要识别的物体上。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 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使其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性的要求。
2 某物流企业物流仓储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持续增强, 客户物流仓储服务需求日益增加, 他们需要在仓储方面提高服务水平, 降低成本。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通过集中配送、更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 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 而目前很多仓储物流中心不能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以深圳某物流企业为例, 该企业目前拥有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 每天货物吞吐量达1万个标箱, 现有工人180人, 仓储作业还仍然采用较为简单手工方式。该企业物流仓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2.1 存货统计缺乏准确性
由于条码不可读和人为的错误, 使得存货统计不准确, 常常影响到仓储物流的效率。
2.2 订单填写不规范
订单填写不准确, 往往导致仓储不能将准确的货物送至准确的地点。
2.3 由于货物出仓时出错, 导致返向物流发生
采用传统的手工出仓, 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 货物相关信息出错, 导致送错地点, 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费用。
2.4 清点货物耗费大量时间
采用传统手工盘点, 工作效率极低, 而且为了及时了解库存状况又要随时清点, 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5 劳动力成本高
由于目前仓储物流环节大多采用人工处理, 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持。而目前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攀高。统计表明, 在整个仓储环节耗费的人力成本已上升到30%以上。
2.6 仓储物流工作环节多, 各种信息数据采用人工处理, 效率低下
仓储物流每天都要处理收货、入库、拣货、配货、盘点、出库等作业流程, 工作量大且繁琐, 采用人工处理容易出错;采用人工结合电脑方式, 将各种数据都要录入电脑数据库, 效率又比较低下。
3 该物流企业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管理系统
上述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仓储物流信息在成为信息流通的“瓶颈”, 仓储物流信息无法有效地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流通。RFID技术在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识别与采集、交换, 保障仓储物流各流程的高效率、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该物流企业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管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管理系统包含了若干模块:系统管理、标签制作、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盘点管理、调拨管理、退换货管理、报表分析等。
3.1 系统管理:
系统设置以及系统用户信息和权限。
3.2 标签制作:
依据入库单及标签制作申请单录入的货物信息生成每个物品的电子标签, 在标签表面上打印标签序号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在RFID卡内记录产品的详细信息。
3.3 入库管理:
入库时, 仓库管理员根据订货清单清点检查每一件货品, 检查合格后交给仓库保管员送入库房。仓库保管员持手持机扫描货架库位标签和入库物品上的标签并输入物品数量进行入库登记, 数据记入手持机内的入库操作数据表, 然后将物品放置到指定库位上。
如果需要将物品装入包装箱内存放, 还需要扫描箱标签以更新手持机内箱明细表。
全部物品入库完毕后, 将手持机交给管理员, 由管理员将入库数据导入后台管理数据库内, 完成入库操作。
经过这一流程后, 仓库中每一种物品的位置、数量、规格型号等都可以在仓储管理软件中一目了然地查找出来, 实现了仓储状态的可视化。
3.4 出库管理:
出库时, 仓库管理员根据领料申请查询仓储状态, 然后做出预出库单;保管员根据预出库单将指定库位的物品取出, 使用手持机扫描库位标签和物品标签将出库信息进行登记, 数据记入手持机出库数据表;全部出库物品取出后将出库信息上传到主机, 与预出库单作比较, 并据实际出库数量进行登账。
3.5 盘点管理:
使用手持数据采集终端进行数据的采集, 如物品标签、摆放货架、物品数量等。系统可根据事先设定的产品分类, 自动产生或人工选择产生盘点任务表, 进行盘点作业, 盘点作业主要扫描产品标签和相应的库位信息。数据上传后, 系统会自动列出已盘产品和未盘产品, 并根据需求进行盘盈、盘亏等操作。
3.6 调拨管理:
出现调拨情况时, 根据调拨情况选择不同的调拨流程。
3.7 退换货管理:
客户退货的时候, 通过读取产品标签可以查询的该产品是否是属于此客户, 销售时间等信息, 并且方便查询当时的销售信息, 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确认需要退货的产品, 手持机在读取标签时会将当前时间写入标签中的退货时间字段。
3.8 报表分析:
对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生成相关报表。
4 应用RFID技术的管理系统, 有效地改善了仓储作业流程
该企业建立了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其目标是在仓库体系中建立一条基于RFID技术的快速通道, 实现库房高效管理, 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 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具体的流程如下:
(1) 供应商将商品出库信息提前发送到仓储中心的仓储管理系统, 由仓储管理系统自动处理, 生成预入库信息。
(2) 货物被放置在带有感应器的托盘上, 入库时通过在入库口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 不需要拆包装, 即可将货物相关信息自动输入到仓库管理系统。
(3) 系统将实际入库信息与预入库信息进行比较, 如果无误或误差在规定范围以内, 则准许入库并将预入库信息转换成库存信息;如果出现错误, 则由系统输出提示信息, 由工作人员解决。
(4) 仓储管理系统按最佳的储存方式, 选择空货位, 通过叉车上的射频终端, 通知叉车司机, 并指引最佳途径, 抵达空货位, 扫描货位编码, 以确定货物被放置在确定的货位。货物就位后, 再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 仓储管理系统即确认货物已储存在这一货位, 可供日后按定单发货。
(5) 定单到达仓库后, 仓储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分组, 区分先后, 合理安排。例如:交由快运的, 要下午2时前发货;需由公路长途运输的, 要5时前发货;有些货物需特别护送等。仓储管理系统按这些需要, 确定安排如何最佳、及时地交付定单的货物, 并在系统内生成拣货方案。
(6) 仓储管理系统按照拣选方案, 安排定单拣选任务。拣选人由射频终端指引到货位, 显示需拣选数量。经扫描货物的电子标签和货位的条码, 仓储管理系统确认拣选正确, 货物的存货状态转换成待出库。
(7) 货物出库时, 同入库一样, 通过出库口的通道处的RFID读取机, 货物信息传入仓库管理系统并与定单进行对比, 若无误, 则顺利出库, 货物的库存量相应减除;若出现错误, 则由仓库管理系统输出提示信息。
通过RFID技术在仓储物流作业流程中的应用, 将整个仓库管理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 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 改进仓储管理, 提升效率及价值;提高物品出入库过程中的识别率, 可不开箱检查, 并同时识别多个物品, 提高出入库效率;缩减盘点周期, 提高数据实时性, 实时动态掌握库存情况, 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 并加快配送的速度, 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精确掌握物资情况, 优化合理库存。以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仓储管理系统, 甚至孕育着一场“物流革命”。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推广, 使用成本不断降低, 必将推动RFID技术在仓储物流应用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