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5版) , 目前已知的危险化学品 (以下简称“危化品”) 有2 828类, 约数万种。危化品的大量使用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加速社会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危化品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等特点, 在仓储过程中储存环境差异性大, 使得危化品仓储过程成为一个事故易发、事故多发的环节, 稍有疏忽, 便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给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1]。本文以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2011—2015年公布的相关事故数据为基础, 研究分析危化品仓储环节事故发生的特点, 并分别从企业、政府层面提出了危化品仓储管理及监管措施建议, 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 合法、规范地对待危化品的仓储工作。
1 我国危化品仓储管理现状
在我国危化品仓储企业大致分为3种:一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优秀危化品仓储企业, 约占1/5, 拥有良好的仓储手段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现代化水平不高的老危化品仓储企业, 约占3/5, 企业某些管理细节存在缺陷, 仓储环境及设备设施存在缺陷[2];三是新兴的危化品仓储企业, 约占1/5, 多是规模不大、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 是事故多发地, 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帮助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3]。
2008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化学品分会, 分会的成立在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业务合作、经验交流、政企沟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2011年国家专门针对危化品颁布并实施了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 效果显著。
1995—2015年, 我国颁布并实施的与危化品仓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 (1) 建筑物和布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 3009—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 (2) 出入库:《危险货物有限数量及包装要求》 (GB 28644.2—2012) 、《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 (GB 15346—201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GB 30000—2013) ; (3) 危化品储存和养护:《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 15603—1995) 、《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2013) 、《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2013)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4—2013) ; (4) 其他:《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GA 1131—2014) 、《仓储服务质量要求》 (GB/T 21071—2007) 、《通用仓库等级》 (GB/T 21072—2007)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
虽然适用于危化品仓储环节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大问题, 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从2005年1月到2015年12月, 危化品仓储事故总计130起[5,6], 占总事故数的7.4%。
2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2.1 危险化学品事故年份分析
经统计,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发生危化品事故1 126起, 累计死亡1 420人, 受伤4 797人。图1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及仓储环节事故数量。图1表明, 2012年事故数量比2011年大幅度减少, 这受益于2011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3], 企业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开始重视, 事故数大幅度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安全管理松懈、外界压力减小, 2012—2015年危化品事故数又逐年上升。仓储环节事故数量跟年份无特殊关系, 但是仓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

图1 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及仓储环节事故数量 下载原图
2.2 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月份分析
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仓储月份事故如图2所示。2月、3月份事故最少, 5月、6月和7月是事故多发月。其中5月份天气逐渐转暖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容易疲劳、困倦, 注意力不集中, 忽视作业区域安全性等等。而6月、7月这两个月气温较高, 容易造成易燃液体蒸发和储存在容器中的气体和液体受热膨胀, 从而导致流体溢出[7,8,9];同时这两个月较多的雨水天气增加了库房内渗水、漏水、积水的风险。空气潮湿, 商品易变质、设备易腐蚀;雷击及雨水冲刷也给建筑物带来危险, 应当加强高温雨水季节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

图2 2011—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仓储环节月份事故数量 下载原图
2.3 危险化学品仓储事故类别及原因分析
2011—2015年, 我国危险化学品仓储环节共发生事故86起, 共死亡177人, 424人受伤, 若干人或因身体不适住院检查, 其中火灾事故35起, 爆炸事故24起, 泄漏事故23起, 其他事故4起。危化品仓储环节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 气候原因, 包括高温干燥, 雨水天气以及雷击等, 其中由于天气干燥引发自燃事故有2起、渗水事故4起、雷击事故3起; (2) 设备老化, 包括阀门老化或腐蚀, 管道腐蚀, 这是泄漏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
3 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管理对策
3.1 企业方面
(1) 明确主体责任。仓储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 应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同时, 企业主要负责人自身应提升安全意识, 落实主体责任, 加强自身管理, 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 严惩违规操作, 杜绝员工不安全行为。
(2) 仓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适当选址, 合理布局, 从而建立良好的仓储环境;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 完善相应的设备、设施, 及时维修更换旧设备;规范危化品出入库的登记上报制度,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存放, 做好危化品保管、盘点检查及保卫工作;认真开展巡检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事故隐患, 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水平。
(3) 构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GPS技术等, 构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并实现企业危化品出入库及仓储信息与政府监管部门共享, 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科学性、有效性, 同时也提高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才, 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5) 完善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做好危化品登记申报工作, 明确企业内的危化品种类、数量, 掌握各类化学危险物品的特性和火灾特点, 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 统一指挥。经常进行消防演练, 同时救援行动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密切配合和协同。
(6) 仓储企业应公开企业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避险措施, 应邀请周边群众参与企业组织事故应急演练, 确保员工、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3.2 政府方面
(1) 推进法制化建设。虽然目前已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等多项法律法规, 但是对于危化品仓储企业的针对性不强, 因此要逐步整合、完善相关法律, 使得企业按照统一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仓储活动和安全管理。
(2)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制度, 对危化品事故高发地区、事故高发企业、事故高发时间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提高监管有效性。目前危化品企业监管部门众多、且不同监管部门依据的标准要求不统一、各部门的责权范围不是很明确、缺少联合执法, 容易出现执法盲区。因此, 应简化和合并职能基本相同的监管部门, 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责权范围, 推行联合执法, 避免出现执法盲区。
(4) 对仓储企业进行专项整治, 落实危化品仓储企业主体责任。着重于法律法规的落实, 坚决打击非法仓库, 取缔废旧仓库;仓库应明确专人管理, 并加强监督。对仓储事故原因、相关责任人的处罚面向全社会公开, 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仓库管理水平。
(5) 适当地开放市场, 积极向国外学习, 引进先进的仓储管理理念, 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校企合作, 为企业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操作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加强资源整合, 建立仓储网络, 辩证地采用国外的仓储标准, 与国际化学品管理体系接轨。
4 结语
本文对“十二五”期间危化品仓储企业发生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 针对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危化品仓储企业应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努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与国内外同行业安全体系进行融合。以人为本, 增加管理投资, 改善仓储设施、仓储环境。引进专业人才, 对仓储进行管理;做好自我评价, 加强巡检;举办消防演练, 以提高自身以及社会的应急能力, 保证仓储企业安全、健康、有序地运营, 实现仓储企业的可持续管理。
(2) 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监督效率, 增大惩罚力度。整合现有法律法规, 继续推进危化品仓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各监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推行联合执法, 提高执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公开事故原因调查结果及相关责任人处罚情况, 提高企业责任意识, 增强企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