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服务模式研究

2021-12-24 11:11| 发布者: www.saishen56123.com| 查看:

摘要: 本文阐述了协同理论在保税仓储物流中的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服务模式, 建立了协同仓储物流发展概念体系, 分析了重庆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服务模式的特点和协同仓储服务模式意义。 ...

1.引言

2008年11月12日, 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批复》 (国函[2008]100号) 文件正式函复重庆市人民政府及海关总署, 同意在重庆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以下简称“重庆保税港区”) , 至此, 目前国内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花落重庆。保税港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 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 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 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税港区整合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的所有功能和所有优惠政策于一身, 对于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 保税物流的发展将是重庆保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仓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使其在保税港区的物流过程的协同运作, 将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

2.协同仓储服务模式的含义

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物流是顺应协同理论在现代物流的创新性运用, 协同仓储系统是保税物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协同仓储服务定义为:运用协同理论中的自组织原理, 围绕协同物流任务和目标要求, 通过建立“协调-合作-监管”的客户、物流企业、监管部门的协同仓储自组织运行机制, 既满足协同物流要求又满足保税港区的条件的各个物流实体组织成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物流体系, 协同一致地工作, 共同实现统一的保税物流目标的仓储服务模式。
协同仓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关键是在仓储物流系统的内部发生协同作用, 其重点强调系统内部的功能和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关联及系统发生变化时要素间的相互配合与耦合。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物流则意味充分利用物流的功能发展保税港区的特殊效应, 使仓储服务符合重庆保税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等环境条件, 最大限度地实现保税物流的合理组织, 从而满足统一协调保税港区内物流活动和物流效率的保障需要。协同仓储物流可以被认为是为实现保税物流系统总体的演进目标, 各个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相互协作、配合, 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态势。根据协同学, 系统各要素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具有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序参量作用的一个或几个要素, 因此尽管在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 但其主要还是受到内部序参量的支配和影响。
此外, 协同仓储系统时刻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即协同仓储也时刻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甚至外部因素在某些时候会关系到仓储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仓储物流的协同发展不仅仅局限在物流功能、部门监管、客户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 还应着眼于保税港区区域经济、区域自然环境、区域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协同过程。
根据协同仓储物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构建协同仓储物流模式的广义内涵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协同仓储物流发展概念体系图1 协同仓储物流发展概念体系  下载原图
 

3.重庆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服务模式的特点

保税港区的协同仓储是一个有序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其协同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 高度开放性:此处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保税港区的国际开放地位, 也体现了仓储物流系统中内部子系统之间以及整体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开放程度。仓储物流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紧密合作需要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同时还需要从外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获得物流要素和信息, 同时又向外界传递物流要素和信息。仓储物流的开放性是保税物流系统乃至整个保税港区区域系统活力的源泉。
(2) 高速的流动性:这是指出的流动性是指在系统中物质、能量、人员、设备和信息等在企业间、仓库之间以及区域内的流动程度。保税港区就是一个实现资金、货物、信息高速流动的一个特殊区域, 所以保税仓储活动必须具有高速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流要素资源在保税港区内和进出口过程中的合理流动, 实现物资资源最佳配置, 实现保税物流整体的协同发展, 发挥保税港区系统功能的最大效应。
(3) 群聚效应:重庆保税港区将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 结合空运功能的逐步扩大, 逐步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业务, 充分利用寸滩水港、出口加工区和江北空港毗邻成片的特殊优势, 打通相互空间连接, 形成水港、出口加工区、空港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 进行陆路、水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从而这就聚居了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等各种要素, 使得仓储物流也形成了其特有的群聚效应。
(4) 服务柔性:服务的柔性是指仓储企业根据顾客的需要而灵活的提供服务的水平。它要求保税仓储作业必须适应保税港区特殊功能的需要“细分类、分批次、短周期”趋势, 灵活地组织和实施仓储作业, 尽可能满足客户的多样性、个性化、定制化的物流需要。
(5) 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仓储物流过程中作业、设备、设施、管理、人员、信息共享等之间的协同的标准化程度。仓储物流的协同发展必须具备标准化的物流设施、标准化的物流设备工具、标准化的作业程序、训练标准有序的物流人员、物流管理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仓储物流系统。

4.协同仓储服务模式意义

(1) 从保税物流的角度出发, 仓储系统仅仅是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是, 本文将仓储物流作为一个单独组织系统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体现了一个系统是可大可小的, 就小的仓储物流来说, 运用了协同学得理论可以实现仓储物流的高效率、可协调、高效益运作。保税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要实现协同发展, 就必须保证其各个子系统内部及子系统之间实现了协同运作, 这样才能提高保税物流的效益。
(2) 在重庆保税港区发展协同仓储服务的意义:保税港区将积聚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大量货物, 充分利用“区港联动”和“水空一体”的优势, 为广大企业搭建一条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 并形成国内各口岸联网互动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 成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和最大的物流开放平台, 可充分满足企业便捷高效的物流需求。我们在重庆保税港区运行协同仓储服务, 将有助于节约企业的物流成本、时间成本, 同时, 结合重庆本地生产要素成本低、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条件, 保税港区将为区内企业带来生产成本整体上的显著降低。协同仓储服务将有助于实现海关的高效运作、加速通关, 将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形成以重庆-上海为节点的内河运输便捷通道, 充分利用江北机场航空运输优势, 为企业通关速度的提升创造条件。协同仓储服务将有助于重庆吸引这些运用协同发展理论的先进国际物流企业入住重庆保税港区, 从而带来资金、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世界一流的管理技术和经验等, 加快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同时, 这也是在内陆保税港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之处。
(3) 就整体保税港区的建设而言, 发展协同仓储物流的意义在于强调了协同学的理论和原理在国家特别画出的一个区域整体系统中的运用。就保税港区的整体出发, 仓储物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环节, 我们将协同学原理加以有效的利用, 进而提出了本文的协同仓储服务模式, 它可以起到强大的带动和传感效应。

5.结论

仓储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是保税物流发展的趋势和方式。本文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分析了仓储物流系统中物流功能、企业、监管之间的内部协同以及系统和外部经济、环境、社会的协同含义, 探讨了仓储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独特性, 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仓储物流协同发展对保税物流、保税港区的发展意义。重庆在建设保税港区的过程中, 需要协调的系统问题较多, 需要从多角度、专业化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