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管理探讨

2021-12-25 10:58| 发布者: www.saishen56123.com| 查看:

摘要: 本文借鉴现代物流的仓储管理理论与经验, 研究货币发行领域的发行库管理, 将现代物流原理和技术推广到货币物流实践, 使货币发行仓储的效用最大化, 从而优化货币发行工作流程, 实现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

一、现代物流的经验借鉴

现代物流代表一种管理理念, 即为提供切实有效且最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通过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 实现全范围、全方位的物流活动优化。在现代物流体系中, 仓储管理占据着核心地位。仓库作为物流各环节的接合部, 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 仓储管理决策选择可以实现物流流程的优化。现钞货币有着实实在在物的一面, 发行基金调拨、现金投放回笼、周转使用的过程, 实质就是一种物流过程。作为货币物流重要衔接环节和现金供应服务平台的发行库就具备了仓储管理的一般特性。借鉴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经验, 充分发挥发行库基本储存功能以外的调节供需、调节运力、流通配送、信息传递等物流功能, 是货币物流的必然趋势。

二、货币物流仓储管理的现状分析

2000年前后, 物流领域的一些科学经验开始被引入货币发行仓储管理, 从专用装钞袋出现到发行基金上托盘有序堆码再到叉车搬运, 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随后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 提高了实物的安全性和摆布的科学性;还有部分县支库的撤并, 发行库在行政区划内的宏观布局优化受到关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货币总量大幅增加, 货币发行仓储管理还存在一些困扰。

(一) 布局优化效果尚待挖掘。

发行库布局从最初的一行一库按行政区划设置, 到后来充分考虑各地市行政区划内的发行库布局优化, 始终忽视了区域性物流管理的要求, 缺乏对省内各地市间或是大的经济区域内省际间货币物流体系的统筹考虑;部分县支库被撤销后, 区域发行库布局也并未达到最优化设置, 目前一些大的地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变化, 县域发行库布局已成为影响当地金融服务的屏障。因此关于发行库布局和设计方面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

(二) 最优库存控制缺乏手段。

现有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支持决策程度低, 一方面, 商业银行现金收付数据处理系统未联网人民银行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 人民银行不能获得实时现金供需信息, 对货币物流趋势缺乏科学的分析与监测, 现金需求数量预测, 随着各级库的叠加效应, 误差被放大, 库存偏离实际需求, 加大了现钞货币的保管成本;另一方面, 提示、警示功能缺失, 系统不能自动提示长期积压库存、相关币种短缺或胀库。

(三) 库房作业效能亟待提高。

大部分地区出入库作业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在装卸、搬运环节, 重点库、分库大都采用叉车加托盘方式搬运发行基金, 但中心支库及支库仍多采用人工装卸搬运方式;入库验收、包装, 出库分拣环节, 均由管库员肉眼确认、手工作业;保管、核对环节, 由人工点数。随着大宗出入库业务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作业效率、安全管理面临挑战。

三、深化货币物流仓储管理的设想

(一) 打造货币仓储物流节点, 实现发行库布局网络化。

科学布局发行库网络, 就是根据货币仓储系统的不同功能定位, 打造不同层次的货币仓储节点。重点库作为货币物流仓储的一级节点, 储藏和转运作用举足轻重, 应着力打造库容充足、货币物流处理设备先进, 货币物流作业高效的区域货币储备中心。分库应充分发挥各中心支库储运、信息沟通、指挥调度等中枢职能, 借助发达的发行库仓储网络, 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 整合货币物流资源、信息, 规划货币物流路径, 优化货币物流方式, 实现人民币产品、发行基金安全、科学、高效地覆盖整个经济区域。各地市中心支库布局的重点在于根据经济发展和区位特点, 探索具有货币物流节点功能的发行基金区域库, 突出区域库发行基金蓄水池作用。各支库作为货币仓储物流末端节点, 直接供应流通, 应打破按行政区设置的模式, 按合理辐射范围整体规划布局, 保证与中心支库、与所服务商业银行的最短距离。从保证现金合理供应角度, 在考虑支库布局时, 考虑增强经济发达地区支库辐射保障能力。

(二) 加强存取款预约管理, 控制发行库库存合理化。

存取款预约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核定铺底库存, 商业银行根据库存情况向人民银行预约缴存款业务。开发存取款预约管理系统, 可使人民银行既可以实时掌握金融机构金库中心、各分支行的现金库存和券别情况, 也可以接受金融机构的缴取款预约登记, 从而实现现钞物流各个环节的网络化、信息化, 提高现钞物流的有效性。该系统不仅保障了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出入库业务有序、高效进行, 而且做到预约的计划性、前瞻性和准确性, 现金计划调拨的科学性, 从而可以实现发行库合理控制库存, 降低发行基金调运保管成本。

(三) 运用物流技术手段, 推动发行库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

一是加快货币物流标准化建设, 尤其是货币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即无论是对运输工具、保管设施还是仓库建设等都要考虑兼容性,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总体规范, 从而可避免因工具标准不同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和物流成本增加, 确保操作的连续性和畅通性。二是加快信息化控制技术在发行库管理中的应用。可尝试使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信息识别技术与货金系统进行对接, 在发行基金出入库流程中, 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来实现发行基金数据的信息输入计算机, 并配合库门、库内识别装置, 实现对每个钱捆的信息采集、管理和追踪。一方面提高出入库作业的效率, 减少业务差错, 另一方面基于信息库的详尽化, 为货金系统增加提示、预警功能, 在出库时以“先进先出”原则提示配款, 并对相关券别的长期积压和胀库作出预警提示。

(四) 优化工作流程, 推进现钞仓储业务集约化。

发行库仓储管理还要注意对各物流环节衔接, 减少重复作业, 优化各项工作流程, 推进现钞仓储业务集约化。承担净化职能的发行库要积极探索钞票处理业务的衔接, 通过钞票处理业务周转库的形式, 将现钞的储备、清分、销毁, 乃至调拨运输诸环节进行整合, 形成更加完整的货币物流运转体系。并且探索建立若干区域性现钞物流中心, 打破目前的钞票处理中心基本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局限, 可考虑在大的经济区划中心建立规模较大、功能较齐全的人民银行现钞物流中心。现钞运输可实行商业化运作, 在安全技术能够确实保障的基础上, 由专业机构承担区域内人民银行各分行、省会中心支行现钞调运工作, 从而进一步降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运行成本,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