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的研究

2021-12-25 11:15| 发布者: www.saishen56123.com| 查看:

摘要: 探讨了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传统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

1 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的必要性

1.1 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 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顾客要求运输企业不仅仅完成货物位移, 而是需要提供储存、运输、配送、包装、加工在内的多种服务, 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则主要关注自身的利益, 基本上是为顾客提供较为单一的运输服务。虽然也有储存和装卸作业, 但环节是割断的, 没有形成有内在联系的服务产品, 也不能实现运输以外的增值服务。因此, 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 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 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 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的拓展, 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 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1.3 铁路货场在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 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 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铁路仓储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 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 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 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立物流中心。 (1) 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 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 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 (2) 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 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 以及商品的销售和发送。 (3) 以各大港口为中心, 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 (4) 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 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 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 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 建立物流中心, 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二是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 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 形成合力。三是对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 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 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四是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 互惠互利, 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 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 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 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3.1 立足现有资源, 拓展服务业务, 积极变革转型

3.1.1 开展运输、储存、供应、销售服务。

以货场的仓库为基础, 改建为现代化立体仓库, 购置一批专用功能的车辆, 根据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 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 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发展后, 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 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3.1.2 开展批发配送业务。

以中小商业客户的综合配送为重点, 知名品牌采用买断经营权或经营利润。专业、专用商品采用总代理、总经销的方式, 以会员制联盟的组织形式, 从企业内配送起步, 逐步开展社会配送。批发配送的目标, 初步确立集团商品配送的社会竞争地位, 建立起较畅通的配送网络。

3.1.3 开展市场租赁业务。

经营定位是建精品市场, 吸收知名品牌进场经营。

3.2 整合现有资源, 开展综合******务, 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3.2.1 发挥货场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

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 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 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 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 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 并与城市物流中心 (配送中心) 很好地衔接、沟通、协调, 分工协作, 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3.2.2 重视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当前, 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 提供一个经济运行的工具和平台, 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代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通过计算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 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 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 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TMIS) , 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 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随时监控和调度, 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 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 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 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 (EDI) , 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 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总之,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抓住现代物流发展的有利机遇, 准确定位、扬长避短, 既要竞争, 又要合作, 灵活多变, 不断创新, 是铁路货场向仓储物流中心拓展, 并推动铁路货运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