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仓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它是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的表现, 同时它也是解决这种不均衡的手段。仓储环节集中了上下游流程整合的所有矛盾, 仓储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物流流程的整合。
1.1 仓储管理的概念
仓储管理是运作仓储资源实现仓储组织目标的过程。仓储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管理的仓储活动组成的过程。这些仓储活动主要包括物品存储、物品保管、物品包装、物品分拣、物品整理等活动。而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最大的差别也是体现在仓储环节上, 传统仓储业是以收保管费为商业模式的。希望自己的仓库总是保持最大存储量, 这种模式与现代物流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物流以整合流程、协调上下游为己任, 静态库存越少越好, 其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物流总成本的考核之上。
1.2 仓储管理的内容
1.2.1 仓储系统的布局设计随着改
仓储系统布局是供应链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物流系统通过枢纽的布局设计改造为“干线运输+区域配送”的模式, 枢纽就是以仓库为基地配送中心。其中配送中心的选择和设计是整个系统布局的关键。
1.2.2 库存最优控制
持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使企业维持生产和保证销售产品的稳定, 平衡企业物流和流动资金的占用。但同时, 库存要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管理成本。所以, 今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作用, 而库存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管理学家甚至把物流管理定义为对静止和运动库存的管理。
1.2.3 仓储作业操作仓储作
仓储作业操作是最基础的部分, 不仅要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从而落实操作流程, 还要与众多的专用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衔接, 所以也是技术上最复杂的部分。
2 国内外仓储行业的发展现状
2.1 欧美日发达国家仓储业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复苏和发展, 物流量越来越大, 物流中的矛盾也愈加突出。为了使物流过程更为合理, 国外出现了一批从事与物流相关的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一些专门研究物流的机构, 特别是在美国和日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流通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呈上升趋势, 一些国家的商品流通费用已占商品总成本的10%~30%, 这就要求通过降低流通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努力, 相应的物流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到目前, 欧美国家又在发展中型面积达上万平方米的中转仓库, 是货物流转更加畅通和迅捷。同时, 大型货物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在物流中的地位。
2.2 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 随着1840年******战争爆发以后, 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我国, 并按照他们的方式开埠通商, 使我国沿海运输和商业活动骤增, 从而也使之相关的仓储经营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 政府接受了旧中国官僚买办的堆栈, 并对私营仓库进行了公私合营的基础上, 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的仓储业。20世纪50年代, 各地纷纷建立了国营的商业性仓储公司, 并成立了仓库同业工会, 对行业起领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仓库在我国仓储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单纯地进行储存保管货物的静态储存一跃进入了多功能的动态储存新领域, 成为生产、流通的枢纽和服务中心。20世纪70年代初期, 我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 并随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建成首座自动化立体仓库, 从此以后, 立体仓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尽管通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仓储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 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货物流通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仓储能力和技术水平仍远未满足需求。当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泛的国际交流, 国外许多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被引进, 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正逐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3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3.1 现代仓储管理的特点
3.1.1 实现“零库存”管理
所谓的“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设库存, 而是对于某一企业或组织来说, 把自己的库存向上转移给供应商或向下转移给销售商, 以实现自己的零库存。而实现零库存的途径主要有:推行协作、配套的生产方式;分包销售的经营方式;依靠专业的流通组织实现零库存;委托营业仓库储存和保管货物以实现零库存;实行逆流“看板供货”制度。
3.1.2 实施整合化管理策略
整合化管理策略是指把社会的仓储设施, 各相关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批发商甚至客户的仓储设施进行整合, 达到企业仓储管理优化的策略供应链管理下的仓储管理, 能够实现在动态中达到最优化这一目标, 在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库存, 从而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整合化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方面:仓储成本最小化;仓储供应保证程度最大化;实现缺货零可能;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快捷迅速, 效率优先, 最快速度实现仓储进出。为了实现仓储控制的最优目标, 需要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 使每个部门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 通过供应链管理下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 继而促进目标是能够实现。
3.1.3 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新科技革命以来, 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计算机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化, 大大提升了仓储管理效率。同时, 还有成熟的仓储管理软件的应用和网络的普及都使仓储管理的计算机和网络化成为一种趋势。
3.2 我国现阶段仓储管理的任务
仓储管理由简单到复杂直至现代化, 是与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某些技术、资金力量比较雄厚的部门, 已经开始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 仓储管理也较快地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但是, 在一些远边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地区, 仓库还十分简陋, 仍然处在简单仓储阶段, 从总体来看, 我国仓储管理水平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引进和吸收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持续快速地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现阶段, 我国仓储管理的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1) 从生产企业出发, 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但当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资仓储企业, 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仓储企业作为物资流通中储存物资的重要环节, 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分忧。 (2) 搞好物资的收发、保管保养工作, 确保入库物资的数量准确和质量完好。搞好物资从入库到出库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 做到快进快出、及时供应, 尽量缩短物资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停留时间, 加快物资运动速度。 (3) 认真开展仓储技术的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仓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要迅速改变我国对仓储技术研究不重视、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 尽快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运用到仓储管理中去。 (4) 建立健全仓储管理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必须有严格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来保证仓储活动各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行, 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协调仓储活动过程中各个资源之间高效运转。 (5) 掌握、监督库存动态, 合理规划物资储备。仓储管理必须对各项物资的储备量予以正确的规划, 并经常监督检查使得储存物资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6) 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防止火灾和防止盗窃, 以保证仓库物资不受意外损失, 是仓储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切物资均应存入合适的仓库, 规定严格的防护制度, 同时, 教育仓库工作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企业及其财产, 重视职工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