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众所周知,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创造了文字以来就借助各类媒介对所经历的事件、人物以及其所掌握的信息进行记录,从甲骨文到象形文字,直到现代社会的文字在各类书籍中都有所体现。图书馆凭借着储藏大量各类学科书籍,长期以来是人们借阅图书的场所。但需要认识到,图书馆在修建完成后,其建筑面积、可容纳图书总量以及人员编制都是固定的,但随着近年来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出版行业的急速扩张和图书馆服务社会公众性质的提高,使得各个图书馆文献和馆藏都快速增长,其图书仓储压力也在无形中增长。受制于图书馆容量,图书馆仓储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仓储图书的安全性、调阅的及时性更是图书仓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近年来伴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仓储工作也将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的仓储之中,并极大地简化了仓储图书的调阅和保存工作。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图书馆图书仓储工作的现状和着眼点进行分析,并对数字化技术在仓储工作的应用进行展望,对图书馆仓储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二、图书馆图书仓储工作现状及着眼点
近年来,各类图书以及文献呈现大规模增长态势。虽然大量增长的图书和文献给各类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但受制于图书馆既有面积和人员编制的影响,图书馆难以将其所拥有的所有文献和图书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供其调阅。同时,考虑到部分具有重要历史和科研价值的文献资料的珍贵性,也需要有具体的场所进行保存。因此,图书馆只能将部分时间较为久远或具有较高科研学术价值的文献、图书等资料进行储存,图书仓储工作也随之展开。
对于图书仓储工作而言,首先要解决对储存图书的整理和编号工作以保证在需要调阅已经储存的图书时能够提高效率。在传统的图书仓储工作中,凡是需要进行储存的图书,都需要根据其学科门类以及出版时间进行分类,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编号并储存在统一的场所之中。因此,需要相应的具有检索功能的软件和系统对仓储图书进行编号、管理和调阅。其次,对于图书仓储工作而言,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服务制度。凡是需要进行储存的图书,大多是出版时间较早的图书和文献资料,这就使得在仓储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因受潮等原因而出现图书和文献资料的受损等情况。因此,图书仓储工作需要制定出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定期对所储存图书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图书的完好性。同时,为了保证所储存图书在借阅时能够及时地提供给借阅人员,图书仓储工作还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服务制度。另外,考虑到经济和人力物力方面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统一仓储的形式。统一仓储是指包括当地政府创建的各社会图书馆、各科研院所所属图书馆,在进行图书仓储工作时为了节省人力和物力而将出版时间较为久远等需要储存的图书进行统一的仓储工作。这种方式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仓库建设和维护资金,也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出。但需要认识到,虽然在图书仓储中采用统一仓储的形式,但所储存图书的归属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集中采用第三方机构开展仓储工作的形式以保证储存图书归属权的清晰完整。
三、数字图书馆仓储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仓储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以实体图书馆为基础建立的数据库,进而为社会公众、高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图书检索、查询和借阅等服务。数字仓储是建立在数字图书馆之上的一种服务。数字仓储通过将电子类文献资料、图书等信息数据整合、建立统一编号的标识并封装入库,进而通过存档、查询等管理手段进行操作。
(一)网络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仓储中,首先要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作为新时期电子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衍生产品,数字图书仓储的建立需要在数字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之间建立起快速、便捷、有效的沟通桥梁。这就要求图书馆自身需要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系统和技术,通过完善已经建立的电子数据库对数字图书馆和数字仓储的数据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以保证电子数据库中各类文献资料和书籍的完整性。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完善还需要对服务器进行优化。对于图书借阅者而言,其目的是借阅相关书目和文献资料,其自身使用服务器进行信息和书目检索的能力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仓储的服务器查询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要从借阅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将查询界面进行优化和简洁化,进而减少图书借阅者不必要的工作。
(二)多角度对图书和资料进行分类
其次,对各类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编号时,为了发挥电子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和信息检索上的优势,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目前,图书借阅者对于同一本书的定位和分类可能各不相同。如果在对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时所采用的角度和方法过于单一则容易给图书查询工作带来困难。随着数字图书仓储的应用,可以在数据库中为各类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不同角度的设定,进而方便图书的检索工作。
(三)注重电子信息的合法性
第三,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简化了图书检索和查询工作,也释放了大量的实体书籍给图书馆带来的占地和人力物力方面的压力。但需要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图书仓储和图书馆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由于电子信息形式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获取方式和使用限制比实体的更为简单便捷,这就使得相关信息容易被复制和传播。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各类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工作日益重视,如何保证图书仓储和提供的电子信息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规定、如何保证借阅者能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在数字仓储和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过程中加入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监控和维护工作,进而保证信息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四)机构仓储的建立
最后,作为较为流行的机构仓储,也同样适用于数字仓储技术的应用。由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具备各自的优势,例如,社会图书馆在图书资源的建立上更加倾向于综合性质;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源的建立上则以相关学科为主导;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则以科研性质居多。因此,对于建立数字化机构图书馆仓储工作而言,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各自优势,开展统一的资源规划和建设。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子数据资源,可以由相应类型的图书馆进行建立,进而避免因重复建设而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
四、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数字仓储中的应用
(一)数据挖掘在图书目录索引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讨论已经明确了图书馆图书仓储工作现状及着眼点以及数字图书仓储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仓储技术极大地简化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但需要认识到,不论是实体图书馆,还是数字化图书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各类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以及借阅者借助图书查询系统进行书目的查询过程中都需要主观地输入相关分类查询信息。但有时这种主观的分类不但增加一定的工作量,还难以准确定位到相应的书目。这就需要数据挖掘技术协助工作人员和图书借阅者在大量的数据库信息中挖掘出潜在的有用信息。在图书仓储工作的建立图书目录索引阶段,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快速地完成对图书信息的采集和分类。通过使用聚类、分类和关联等手段对图书和文献资料进行检索,进而通过相应的挖掘算法可以借助计算机快速完成对相应图书的分类,进而将类似分类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建立一定的数据库。
(二)数据挖掘技术对借阅者的分类
其次,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图书仓储还可以快速地为图书借阅者提供借阅资料。如果仅仅使用数据库书目查询系统则图书馆和仓储只能被动地依靠借阅者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这对借阅者输入关键词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同一个借阅者长期以来借阅图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不同的借阅者进行分类,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实现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进而提高信息检索和查询的效率。